编辑本段简介
出处:《中药志》拼音名:KǔDìDīnɡ 性状:为干燥皱缩全草,长5~10厘米,叶具长柄;叶片3回羽状深裂,裂片狭细。叶腋有淡紫
苦地丁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苦地丁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基本无毛。根细直,长3-10cm,少分枝,淡黄棕色。茎3-4条,丛生。茎叶互生;叶柄长0.4-4cm;叶片长1.5-3.5cm,灰绿色,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裂片倒卵形,上部常2浅裂成3齿。总状花序顶生,长1-6.5cm,果期可达12cm;苞片叶状,羽状深裂;花梗长1-3mm;萼
苦地丁
编辑本段形态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成团,伸展后长5-30cm。主根扁圆柱形,长3-5cm,直径1-1.5(-3)mm;表面棕黄色或黄白色,较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常呈二股扭曲状,有支根和须根;质较硬,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中心棕色。根茎较短,长2-5mm,有节,可见叶痕;质硬,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白色髓或中空。茎丛生
罂粟科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略呈五角形。表皮细胞1列,外被较厚的角质层;气孔有的略下陷。皮层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棱脊处有厚角细胞7-10列,中柱鞘纤维环有l-2列纤维,棱脊处为4-5列;纤维胞腔较大,壁非木化。外韧型维管束位于棱脊处。韧皮部狭窄。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壁均非木化。髓部中央有大空腔。根横切面:最外层为4-6层木栓细胞,壁木栓化并微木化;栓内层广阔,薄壁细胞类圆形。韧皮部宽广,可见散在的筛管群,韧皮射线不明显。形成层环状,细胞扁平。本质部由导管、纤维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散列或2-4个成群排列,多角形或类圆形,壁木化;木纤维发达,排列在导管的周围,壁不木化。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演粉粒与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多为单粒,类球形,直径2-8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0-30μm,栓内层尚可见到与草酸钙簇晶同细胞或单独存在于细胞中的类言形棱晶,长径10-25μm。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有串珠状增厚,表面有明显角质纹理,报导孔较少,不等式、正
苦地丁
编辑本段药物分析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滤过。滤液稍浓缩后,取1ml,加浓盐酸4-5滴及镁粉(或锌粉)少许,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溶液呈粉红色。(检查黄酮类)(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约1g,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残渣加2%盐酸约5ml溶解,用氨水碱化,氯访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为样品液。以普罗托品、紫堇灵为对照品。点样于碱性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醚-乙醇-氨水(18:2:1:0.05)展开10cm。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秘钾试剂,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位置显相同橘红色斑点。(检查生物碱类) 方法名称: 苦地丁-紫堇灵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地丁中紫堇灵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干燥全草。 方法原理: 本品加甲醇超声处理,放冷,补重,摇匀,滤过,续滤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89nm处检测紫堇灵的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 甲醇 2. 0.0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7):取磷酸二氢钾1.58g和磷酸氢二钾0.76g,加水1000mL溶解,混匀,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6.7。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紫堇灵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色谱条件 2.1流动相:甲醇 0.0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7)=70 30 2.2检测波长:289nm 2.3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 称取供试品 精密称定本品粉末(过三号筛)0.5g,为供试品。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紫堇灵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mg的溶液。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浸泡1小时,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操作步骤: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89nm处测定紫堇灵(C21H21O5N)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一部,p139。编辑本段科属介绍
罂粟科Papaveraceae 简述:草本,很少灌木,常有乳白色或黄色汁液;叶互生,很少上部对生或轮生,全缘或
苦地丁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种生物碱:消旋的和右旋的紫董醇灵碱(corynoline),乙酰紫堇醇灵碱(acetyl
苦地丁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抗菌
苦地丁注射液在体外对甲型链球菌、肺病炎双球菌、卡地双球菌有抑制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其水提取物(1:80)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延缓孤儿病毒致细胞病变的作用。用全草制成苦地丁注射剂,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有体外抗菌作用,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试管法);对葡萄球菌(金黄色和白色)、八叠球菌也有作用(琼脂平板打洞法)。抑制病毒
对副流感仙台病毒亦有抑制作用。亦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1:10苦地丁注射
苦地丁
中枢神经系统
苦地丁总生物碱25.50mg/kg皮下注射,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12.5.25.50mg/kg皮下注射,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有协同催眠作用;25.35mg/kg皮下注射,本身也有催眠作用;15.30mg/kg皮下注射可对抗去氧麻黄碱对小鼠活动的增加;75mg/kg腹腔注射可减少戊四唑惊厥鼠数,但25.50mg/kg腹腔注射具有易化士的宁的惊厥作用。抑制心脏
苦地丁注射液对麻醉猫与犬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半分钟内恢复;用离体蛙心灌注,有抑制心脏的作用。编辑本段药用疗效
清热解毒。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①《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淋巴结结核。 ②《河北中药手册》: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苦地丁
编辑本段相关药方
①治急性传染性肝炎:苦地丁一两,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痢疾:地丁草配火线草、地榆,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③治指头感染初起,淋巴管炎(红丝疔)红肿热痛:苦地丁、野菊花各一两。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④治疔肿:鲜苦地丁、葱白、生蜂蜜捣敷。(《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湿热疮疡:苦地丁一两,金银花一两,蒲公英一两,大青叶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实热肠痈下血:苦地丁八钱至一两(干的五至八钱),和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黄疸内热:地丁末。酒服三钱。(《乾坤生意秘韫》) ⑧治肠炎、痢疾:苦地丁、红藤各一两,蚂蚁草二两,黄芩三钱。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⑨治前列腺炎:苦地丁、紫参、车前草各五钱,海金沙一两。煎汤,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苦地丁
编辑本段栽培繁殖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宜在水源充足、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种植,怕干旱,忌连作,宜与高秆作物套种。种植方法
用种子繁殖,每亩约需种子3~4公斤。通常与禾本科植物套种。小暑与大暑节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垄后,在行间浅锄地面,将种子均匀撒入行间,用大锄推一遍,将种子埋严,浇水,要保持畦面湿润,30天左右出苗。田间管理
因地丁为喜阴植物,故出苗后要勤浇水,加强管理。大秋作物成熟收获时,注意不要埋住地丁苗。上冻前要浇冻水,覆圈肥。翌春化冻后,将粪块砸碎,整平。清明至谷雨节新生叶尚未布满地面时,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后要浇水。立夏后停止浇水,以防茎、叶腐烂,降低产量。主要病虫害
惊蛰节前后,幼苗返青时,常有一种鳞翅目的黑色幼虫,咬食嫩芽,为害甚大,可用青虫菌(腊螟杆菌三号)500~1000倍液喷杀,或每亩用2500克菌粉加15~25公斤细土配成毒土,撒施田内毒杀。收获加工
全草入药。于小满节前后,当地丁半籽半花时,选晴天割取地上全草,晒干。[1]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治疗感染性疾病:用青绿色或黄绿色具有角果之苦地丁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于生
苦地丁